不管你们怎么理解,我反正认为,鞭子的两头都应该疼。被打的人疼得很具象,很实在。而甩鞭的人也应该疼。这是精神内核的体现,是仪式感,是关于“责任”和“督促”的仪式感。
只有鞭子的两头都疼,“鞭子”这件事才能看得见凛然的意义,才可以理解到双方共同承担的角色的内涵。这样,“鞭子”才不会演变成无厘头的情绪发泄,也不会出现肆无忌惮的“情感要挟”。
即便你们有很多时候用“鞭子”来嬉闹一场缠绵的戏剧,用“鞭子”来装饰一段无法名状关系,但你们也应该理解“共同承受”的意义。如果没有这个内核,无法理解这种仪式感,那你们便一丝一毫都没理解你们正在进行的是事情。如果没理解,那你们何苦麻烦自己假模假样地演戏。
被打的疼,一定是真疼,它触及了雕琢的刀锋。甩鞭者的疼是“雕琢者”自我审视与反思,也是双方共同承担修正过程的决心,还是决意同舟共进的坚定。
你们之间该都有一条鞭子。但是,你们之间的“鞭子”不一定是一条有形鞭子。它是“约束”和“导正”的表现形式,也是“一同沉沦”的绑定。
“挨打”的你,擦一擦眼泪,问一问他:“你也会和我一样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