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分享一些找主的经验,这些其实都不算什么新观点,但或许能让刚进圈的人少走一些弯路。
以下的想法,出自一个switch的立场,仅供参考。
我们是和人相处,不是和身份相处,我认为这是所有关系的核心。
无论他是主、是贝、还是奴,在那个身份之外,他首先是一个人,有情绪、有生活、有自己的故事。
如果拿掉这层标签,他仍然是个让你想了解、想靠近的人,那这段关系才有继续发展的意义。
若只是被那个主的标签吸引,而不是被这个人本身吸引,关系迟早会变得空洞。
建立关系,不是为了填补空缺,我想这点或许不是很多人同意/接受。有些人找主,并不是在寻找一个人,而是在寻找一个角色,一个能满足想像、能填补孤独的存在。
特别是在偏好管教的类型中,这种现象更常见。
他们列出许多条件,希望对方是优秀的主:社会经历地位、气场、谈吐……
我并非要抨击个人的择偶条件,人都会有自己的偏好,但拘泥于这些条条框框,把人秤斤论两来评价的时候,是期待和一个喜欢的人建立关系,还是单纯的需要一段关系,所以把某个人塞进自己的期待与幻想里呢?
又,如果有一天,发现这个人其实不如自己想像中的「完美」,这段关系还能怎么走下去呢?
欣赏他人的美好或许是关系的开始,但接纳彼此的缺点才是关系维持的原因。
关系不是救生圈。
两个人走在一起,应该是两个完整、独立的灵魂,选择并肩前行,而不是谁靠着谁才能活下去。
我们都会受伤、也会脆弱都会想依靠,但若总是把自己交托给对方,希望他成为自己的浮木,那么多半只会迎来一块腐木。
就算真的遇到一块能救你的浮木,他也会有撑不下去的一天。
那时候,你以为因对方而完整的自己,反而破碎的更严重。
好好地善待自己,才能好好地善待他人、善待一段关系。
关系,不该是生活的全部
(圈养类型可能例外,这里不特别讨论。)
我们遇见一个很棒的人,常会不自觉地全心投入,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世界,开始围绕着彼此打转,却忘了当初吸引彼此的是自己本来的模样
别忘了,最初吸引对方的,正是那个有光的你。
也许是你对专业的热情、对生活的幽默、或是面对世界的勇气。
当你的眼中只剩下他,当你忘了自己本来就能发光,关系也会开始失衡。
把重心放回自己身上,继续过好生活。
因为那份专注于自己的模样,才是最让人动心的起点。
没有完美的关系,所有的亲密都会有摩擦,有失落、有误会、有争执。
再契合的两个人,也不可能百分百满足彼此。
学会接受不完美,是关系里的必修课。
这并不是要你压抑或将就,而是去辨别:哪些是自己真的在乎的,哪些又是可以退让的。
我们都需要沟通,但沟通不是谈判,它不是为了全赢,而是为了同行。
离开,不代表失败有时候我们太执著于一定要让这段关系成功。
我们努力沟通、努力磨合、努力坚持,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其实早就疲惫。
但离开,不是失败。
每一段关系都让我们更认识自己,
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学会怎么爱,也学会怎么放手。那不是输,而是成长。
这些都是自己在许多关系挣扎、迷茫的一些经验累积,感谢我生命中遇到的许多人,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建议、帮助。想在这条路上,我们都会更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