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慕思慕社满足你的每一份好奇

我先生的Aftercare是“运功疗伤”!

点击 ➡️ 立即加入 ⬅️
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昨天我和我先生进行了一场高强度Play,结束后我像一条死鱼一动不动,瘫在那彻底躺尸了,连手指头都根本抬不起来了。这时候我先生“啪”一掌按在我的背上,摆出个运功的姿势,另一只手在空中比划出一道看不见的“真气”轨迹,整得像武侠片传功疗伤一样,一本正经地和我说:“为师要把几十年的功力都传给你”,说完就开始疯狂抖他的手,从手指头抖到手腕,抖得那叫一个专注和投入,一边抖他还一边从牙缝里挤出“嘶嘶”的声音,演得跟真事儿似的……

传了一会儿之后,他脸上露出了“攻力将近”、“油尽灯枯”的悲壮,我看他一个人演得太累了,就配合他开始整活,我气若游丝地说:“师…师父……徒儿感觉…好像…又活过来了”。结果他给我来了一句:“那还不给我磕几个感谢我救你狗命”。

好了,借着我和我先生的事儿,那么,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Aftercare的基础操作和“专业版”操作。(本文内容为亚文化学术研究与科普,无不良引导)

01

最基础的Aftercare都做什么

借用马斯洛老爷子的那个著名需求层次理论,我们来给Aftercare划一下重点。

第一层:就是满足生理需求

1,头等大事就是——保暖:人在情绪和体力剧烈波动之后,很容易感觉身体发冷,心里拔凉。这时候,用一条软软的大毛毯像卷寿司一样把ta舒舒服服地裹起来。这么一裹,提升的可不只是体感温度,更是那种被全方位包裹着的安全感。

2,第二件大事就是——能量补给。一场高强度play会消耗掉大量的能量和水分,这时候需要及时续命。

首先就是来杯电解质水或者温水,温和地补充水分不刺激,顺便还能平衡乱掉的电解质。

其次,得来点容易消化或者能快速回血的零食。比如香蕉和巧克力,这俩都是“快乐”零食,能快速补充糖分和能量,香蕉还能补个钾,防止你腿软。

又或者升级一下,来碗热乎乎的鸡汤、白粥或者简单的热汤面。这些暖乎乎的流食吃进去,会有一种从胃里漫延到心里的那种暖意,对于平复心绪有奇效。

第二层:就是满足安全需求

满足安全需求是Aftercare的灵魂所在!这一步要是没做到位,前边那些保暖补水,效果可能直接打对折。我们得通过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反复地、明确地传递一个信息:“play结束了,无论怎样我都是爱你的,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坚不可摧,刚才发生的一切只会让我更爱你,不会影响我对你的爱和尊重。”

第三层:满足归属和爱的需求

这一步简单来说,就是制造一些身体上的接触,比如:

第一招,来个超过20秒的抱抱,不是随便抱一下就完事了,这是有科学依据的。要抱够20秒,才能有效刺激身体分泌催产素,就是会让人感觉特别安心的那种激素,所以,请尽量地抱抱ta吧!

第二招,就是轻轻地摸摸ta,这种接触不带任何情欲色彩,就是纯粹地表达温柔和怜惜。比如:摸摸ta的头发、拍拍ta的后背或者什么也不干,只是静静地靠在一起。

02

Aftercare不只是亲亲抱抱?

为什么Aftercare不只是亲亲抱抱喝热水?

1,大脑的化学过山车

当我们经历了一场酣畅淋漓的BDSM体验后,大脑里的内啡肽(让你感觉超爽的激素)水平会先飙升跑后又快速下降,多巴胺(负责快乐的激素)也从峰值回落,而皮质醇(也就是压力激素)这时候很可能就开始冒头升高了,这些根本不受你自己控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Play结束后,很多人会经历“Sub drop”或“Dom drop”。那个感觉就像坐完一场过山车,下来之后感觉身体被掏空,心里还空落落的一模一样。而Aftercare就像一个安全缓冲带,防止你啪叽一下摔得太惨。

2,副交感神经系统的重启

我们的身体里有两个很神经的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俩平时互相较劲,管理着你的身体状态。

交感神经是个急性子,专门管“战斗”或者“逃跑”,一旦遇到了刺激,比如BDSM实践,它立马就拉响全身警报,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绷、感官放大……整个人就和上了发条一样,处于一种高度警觉和超级兴奋的状态里。

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呢,正好相反,是个慢性子。它主要负责“休息”和“消化”,掌管着身体的修复、放松和能量储存。它让你心跳平缓、呼吸深沉、肌肉放松、浑身就俩字“舒坦”!

在Play中,肯定是那个急性子——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也就是负责“战斗或者逃跑”的那位,占据绝对C位。但Play一结束,我们得让身体慢慢停下来。这个过程不会像关灯开灯那样“啪”一下就搞定了,它需要时间慢慢来,也需要我们主动去创造合适的条件。所以Aftercare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充当这个切换开关,帮你把从“战斗模式”硬掰回“休息消化”的副交感神经系统模式。说到底Aftercare的本质,就是协助你的身体和大脑从高度兴奋的特殊状态平稳过渡到日常模式。

03

上点Aftercare的升级方案

一、温度疗法:

1,徒手发热:其实你的手就是最天然、最智能的暖宝宝。

在play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情绪激烈,大脑cpu高速运转,太阳穴周围的肌肉会不自觉地紧绷,甚至可能会隐隐作痛。说白了,就是脑子转得太快,连累周边的零件也紧张起来了。这时候,你只要把手掌搓得热热的,然后像一个小帐篷一样轻轻“罩”在对方的太阳穴上,不需要用力去按。这个简单的动作能极大地缓解精神紧张和焦虑,帮助ta从刚才高度兴奋的状态里抽离出来,获得这一刻的宁静。这感觉就好像有人帮你按下了静音键,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再说后颈,尤其是脖子和肩膀连接的那块地方,这里就是压力的聚集地,人一紧张,哪儿立马硬得像块石头一样。上位者可以用你搓热的手掌,整个包裹住ta的后颈。这种做法能直接向神经系统发送安全信号,相当于告诉身体:“解除警报,可以放松了。”

我们的手心儿有非常丰富的神经末梢,而且牵手、握手的动作,是人类从婴儿时期就建立起来的、最原始的寻求安全和连接的动作。这是一种刻在DNA里的条件反射,一牵手就觉得踏实。上位搓热你的双手后,可以轻轻地把对方的手一整个包裹住,尤其是如果ta的手有点凉的话。这能非常有效地驱散play结束后可能出现的那点不安全感和小小的孤独感。

2,科技加持:加热垫或者暖贴的巧妙使用。

腰背部是身体的承重墙,play中的很多高难度姿势都靠它硬抗,给它累够呛。这时候贴上一片暖贴或者放个加热垫,就能直接缓解肌肉的僵硬和酸痛。

腹部呢是副交感神经的大本营,把这里弄暖和了,能最快地触发全身的放松反应,甚至能帮忙压下去那种恶心的感觉。

脚底被中医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密密麻麻布满了通往全身的神经反射区和穴位。把加热垫放在脚底,就像给身体的整个循环系统装了个涡轮增压泵,jiojio一暖和,血液流动立马加速,不一会儿全身就热起来了。

3,温感交叉的冰火两重天

这什么冰火两重天听起来玄乎,但原理特简单,就是用冷热交替来重启感官。

我们先聊聊面部的冷热交替:

先找一条温热的毛巾,记住是温热别烫到人家,轻轻敷在对方的脸上或者脖子上。这波操作相当于给那些因为紧张而绷得紧紧的脸部肌肉和颈部血管,打了个友好的招呼。热量会帮着血管微微扩张,让肌肉下来。紧接着,马上换一条稍微凉一点的毛巾,快速地擦一擦刚才热敷过的地方。

这么一冷一热的快速切换,能超级有效地刺激面部的血液循环。还能把对方的注意力,从刚才play时那个翻江倒海的内部世界,一把拽回到当下最直接的物理体感上。相当于你在ta耳边说:“别在那想东想西了,快感觉一下现在是冷还是热。”

还有一个冷热组合是:后颈热敷+眼部冷敷

把温热的毛巾搭在脖子后边,同时找一个凉一点的眼罩盖在ta的眼睛上,我和我先生用的是那种比较清凉的凝胶眼罩,亲测好用。这招相当于上下其手,让身体体验了一把分裂的快乐。后脖子的温暖能放松紧绷的身体,眼睛上的清凉可以镇静可能还在过度加班的视觉神经和大脑,相当于身体在泡温泉,大脑在吹凉风。

很多人在play结束之后依然会兴奋,闭上眼睛可能还有画面在脑子里闪回。眼部的凉爽能很好地给这种身体“余热”降温,帮助ta快速地进入平静状态。

总之这些方法就是通过冷和热的交替,或者让不同部位感受不同的温度,来“忽悠”你的神经系统,让它从刚才的高度兴奋中冷静下来,重新找回对正常世界的感知:“看,世界就是这么平平无奇,没什么好激动的啦!”

你可以这么理解,在激烈的游戏中,你的神经系统为了应对强刺激,把“音量开关”拧到了最大。现在游戏结束了,世界恢复了平常的音量,但你的“耳朵”(也就是神经系统)还处在耳鸣状态,根本听不清正常的声音了。而我们通过给予Aftercare给予它一系列温和、可控、舒适的物理信号,其实就是不断地在它耳边喊:“嘿,醒醒!现在没有危险了,感受一下,这才是正常的温度,这才是该有的节奏。快把你的敏感度调回日常模式!”

当你的神经系统终于相信了这一切,完成了这次“重启”,那种“飘在空中”、“心神不宁”的感觉才会真正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安稳和放松,仿佛大梦初醒终于回到了安心的小窝。

二、按摩

1,渐进式按压

Play结束之后,你的身体可能还处于一种“我是谁?我在哪”的“懵圈”状态里,肌肉绷得紧紧的,感官非常混乱。就像一台开了太多程序,快要卡死的电脑。这时候,就需要一套系统性的手法,来帮身体“认领”回它自己。

上位者可以从手脚这类四肢的末端开始,有节奏地朝着心脏的方向慢慢按压,系统地放松每一个肌肉群,帮身体一点一点找回感知。就像疏通河道一样,从支流开始,慢慢推向主干,让气血畅通起来。你的手脚是离大脑这个指挥中心最远的地方,也是最容易感觉冰冷、麻木、或者好像“不是自己了的”。所以要从从这些末端开始按摩,等四肢都放松得七七八八了,再轻柔地处理肩颈和背部,一步步向身体中心推进。这就好像在和你的身体说:“看,这是你的手,这是你的jio,这是你的xxx,它们都好好地连在你身上呢”。从心理上来说,这个缓慢、有方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心理信号,它在告诉你:“别慌,一切正在被有条不紊地安抚和修复。”

2,头皮按摩:

脑袋是我们全身的“总司令部”,play的时候这里CPU都快干烧了,很容易引发紧张性头痛。

这里划重点:我们是来按摩的,不是来挠头皮的,千万别用指甲!用你的指腹,就是手指肚上最软的那块肉,用画小圈的方式轻轻地按摩整个头皮。从发际线一路按到后脑勺,从头顶按到耳朵后面,全方位无死角。要知道,我们的头皮上密密麻麻全是神经和穴位,这种轻柔的按摩能极大地缓解紧张性头痛,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感觉就像是给紧绷的头皮“松了绑”,顺便还给过热的大脑泼了一盆冷水,瞬间清爽。

3,学习几个简单的穴位按压

咱们不用搞得太复杂,背什么经络图,就记住我给大家总结的这几个“一键减压”的万能穴位就够了,效果堪比键盘上的Ctrl+Alt+Del!

合谷穴:江湖人称“虎口”。具体位置在手背上,你把大拇指和食指并拢,那块鼓起来的最高的肌肉就是它,按上去会有酸酸麻麻的感觉。这个穴位是止痛小能手,专门缓解各种紧张和疼痛,特别是对付头痛,一按一个准儿。你感觉脑袋要炸了的时候,赶紧掐掐这儿。

内关穴:位置在你手腕横纹往上量大约三指宽的位置,就在两根筋的正中间。找不准也没关系,在那附近摸到最酸爽的那个点就是它了。当你感觉心慌慌的、恶恶心心的、很焦虑的时候,按揉这里能帮你把情绪稳下来。

太阳穴:这个大家都知道,在你眼角外侧的凹陷处。我们平时感觉脑子嗡嗡的、胀胀的就会下意识去揉太阳穴。用指腹轻轻按揉这里,能瞬间带来一丝清明。

4,淋巴引流按摩

这个名字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原理很简单:用非常非常轻柔的手法,顺着淋巴液流动的方向(基本就是朝着心脏),轻轻地、慢慢地抚摸皮肤。

手法就一个字:轻!轻!轻! 重要的事说三遍。力度要比普通按摩轻得多,就像你要把一滴小水珠推走的那种感觉。

主要下手区域呢, 可以从脖子两侧、锁骨附近,或者腹股沟(也就是大腿根)开始,这些都是淋巴集结的区域。激烈的活动和情绪波动后,身体会产生不少代谢废物,这种轻柔的按摩能促进淋巴循环,帮助身体更高效地清理掉这些垃圾,减轻身体的沉重感和水肿感,让人从内而外都觉得特别轻盈和通畅。

三、感官的平稳过度

1,光线的渐变调节

你可以用一个智能灯泡,把光线从那种昏黄的暖黄色,一点一点地调亮,就像是模拟太阳渐渐升起的日出过程。这样能给我们的眼睛一个温和的适应过程,不会一下子被亮瞎眼。

2,利用听觉达到疗愈的效果

你可以让对方把脑袋轻轻靠在你的胸口,让ta什么都不想,就专注地听着你扑通扑通的心跳声。那一声声规律的心跳,本身就是最让人安心的节奏。

也可以试试震动疗法,就是把一个能发出低频震动的按摩器放在ta的背上,模仿那种“嗡嗡”的稳定声响。这种单调又低沉的声音和震动,能让人从烦躁中慢慢平静下来。

或者,放点儿专门的双耳节拍音乐。这种音乐会让左右耳朵听到稍微有点不一样的频率,大脑在努力处理这点细微差别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被引导进了深度放松的状态中了。

还有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人声引导。你可以用非常平稳、缓慢的语调,带着ta一起做简单的呼吸,比如“吸气……呼气……”,直到你们的呼吸节奏同步。这时候,要是再把额头轻轻抵在一块儿,那感觉,绝了!或者,你也可以直接给ta哼首歌、读一段小故事,你真实的声音就是最好的声音。

播放一些自然的白噪音也是个好主意,比如淅淅沥沥的雨声、哗哗的海浪声。这些来自大自然的、有规律的环境音,其实比起一片死寂,更能让我们的精神放松下来。

最后的大招,可以一起听一段专业的引导式冥想。跟着里面专业的指导语,一步步地让身体和思绪都彻底舒缓开。

3,利用嗅觉安抚

比如薰衣草:记住一定要用真正的薰衣草精油,不是那种人工合成的香精,它确实被证实有很好的放松效果。再比如柑橘类的味道:像甜橙、柠檬这些,有轻微的提振情绪的作用,可以防止在放松后情绪一下子掉得太低。还有檀香,这种温和沉稳的木质香气,也能起到很好的镇静效果,闻着就让人安心。或者,最棒的是选择个性化香氛,完全根据对方最喜欢的味道来定制气味。

这里有个进阶技巧,叫做“嗅觉锚点”,就像是给大脑设置了一个快捷键。你可以选择一种特定的香薰,并且规定只在Aftercare这个环节使用,让它成为这个专属时刻的专属味道。这样就能成功地建立起一个条件反射。因为我们的嗅觉是直通大脑里掌管情绪和记忆的核心区域的。以后啊,只要一闻到这个熟悉的味道,大脑就会自动切换到那种安心、被好好呵护的状态,安全感就能瞬间拉满。

四、我们再聊聊触觉

皮肤可是我们全身最大的器官,它饿的时候更需要投喂。有科学研究证明,那种轻柔又稳定的触压,比如用手掌稳稳地按住对方的后背,能刺激到皮肤下面的压力感受器,直接向大脑发送“一切安全”的信号。这比说多少安慰的话都管用,能更快地降低体内的压力激素水平,效果立竿见影。所以,我们可以用手掌大面积地、稳稳地按压在对方的后背或者胸口,这种扎实的接触感,就像充电一样,能非常有效地安心感传递过去。

除了亲亲抱抱这些常规操作,很多BDSM实践会让我们负责平衡感的前庭系统有点混乱,这就是为什么play结束之后,很多身处下位的朋友会感觉身体轻飘飘的,好像踩在云上或者飘在空中,完全找不着北。

这时候,主导方可以坐下来,让对方像个小宝宝一样,横躺在你的腿上,或者整个蜷缩着窝在你怀里。然后,你就可以像摇篮一样,轻轻地摇晃ta。

从心理层面讲:这个童年时期的动作能快速唤醒我们心底最原始的安全感记忆,就是小时候在妈妈怀里被轻轻摇晃着哄睡的感觉。这是一种刻在基因里的安全信号,它能绕过所有大脑的理性思考,直接告诉你的神经系统:“警报解除了,你现在非常安全,没事了。”

从物理层面说:这种规律性的摇晃,能给那个混乱的、找不到北的前庭系统一个稳定的、可以预测的节奏参考,帮助它快速地重新校准,让身体重新找回平衡和踏实的感觉。

五、认知与情感的重新整合

Play结束了,有些程序是关了,但你的大脑的“内存”和“缓存”里可能还一团乱,甚至有些“数据”都不知道该往哪个文件夹里存。Aftercare里的认知与情感整合,就是要帮你把那些散落的、可能互相冲突的经历和感受,安全地、有序地整合进你完整的自我认知里,让你不至于精神分裂。而这里面,最厉害的工具就是——结构化肯定语。

很多人做完Aftercare,安慰的话翻来覆去就是“你很棒”、“没事了”,听起来跟客服的自动回复一样,真正的结构化肯定语,得是高定版的,是更具体的肯定,比如:

“现在的你和跪着的我都爱。”

“我就在这里陪着你。”

“你刚刚xxx做得很好。”

“你永远是我的宝贝。”

这里有一个超级容易踩雷的点,不要说“那只是个游戏”,“别想了,那都是假的”,这句话的本意是想让对方脱离出来,但它带来的潜在信息是:“你刚才那些强烈的情绪反应、你的投入、你的羞耻和快感,都是没意义的,都是可以轻易抹去的。” 这会让对方的体验变得虚无,甚至产生自我怀疑:“难道我那么强烈的感受都是错的吗?”

把这句话改成说:“刚才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而现在这个时刻同样真实”。这个神仙话术巧妙地将两个看似割裂的“世界”连接了起来,允许它们同时存在

具体化描述不仅仅能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安慰,神经科学发现,具体、细致的语言描述,能够激活大脑中更多、更广泛的区域(包括那些处理感官细节、情绪和自传体记忆的区域)。当你只是说“你很棒”时,大脑可能只是浅浅地“嗯”了一声。但当你具体地说出:“你刚刚什么什么的样子好迷人”,大脑就会调取刚才的记忆画面(视觉皮层活跃)、重新感受当时的身体感觉(体感皮层活跃)、并给这个经历贴上了一个有价值的标签(前额叶皮层活跃)。帮助整合场景经历到自我叙事中。它帮助你将这个场景的经历,顺畅地整合进你的“自我叙事”中,让你感觉到完整,而不是分裂。

我和我先生每次到了Aftercare这个环节,他通常做的就是帮我梳头发、擦身体乳,还有昨天的运功……这些给我最大的感受就像像一首摇篮曲,是他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为我创造了一个安全的角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斯慕社 » 我先生的Aftercare是“运功疗伤”!

评论 抢沙发

满足你的每一份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