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经历了一场无法用人类语言描述的play……

整个游戏过程就是先这样、再那样,最后直接开启了“狂暴模式”。当我主z开始左右开弓抽我耳光的时候,前两下我还能勉强维持表情管理,结果第三下直接给我整破防了!我当场张着血盆大口开始嗷嗷哭……嗯,很大声,很难听。
我主z当时都懵了,手忙脚乱地找纸巾,嘴里还不停地问:“我是做错什么了吗?”“要我停下来吗?”他那个样子,看得出来是真的被我吓到了。而我只能一边抽得上气不接下气,一边疯狂摆手:“不要停啊……呜呜呜,继续打啊主z!”
我抽抽搭搭地说“左边脸再来两下”的时候,我的鼻涕泡破鼻而出,突然把我逗笑了,接着我看见他一副:“这人没事吧,不会咬我吧”的表情。
我整个人当时就处在一种极其分裂的状态里边,一边嗷嗷哭一边享受着当下的play。两种感觉平行,互不干扰。眼泪哗哗地流但是嘴角疯狂上扬,身体又放松又兴奋得像过电。事后我仔细品了品那种感觉,悲伤、快乐还有我同时到达了糕巢,我愿称之为“崩溃式糕巢”。
等play结束照镜子的时候,我发现我整张脸又红又肿还带着迷之微笑……
以上内容来会员 @小夜猫 的投稿分享。
估计不少人都经历过玩着玩着就泪流满面的情况,有时候是疼哭了,有时候是委屈劲儿上来了憋不住了,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为啥就哭了,可是哭完之后,心里头为什么会觉得那么痛快那么爽?恭喜你,你亲身体验到了BDSM中一种非常经典,但又总被人误解的“巅峰体验”——宣泄式哭泣。那我们今天就钻进你的身体里,好好聊聊这个“痛并快乐着”的神奇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
01
眼泪的科学
先来个小科普,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平时哭出来的眼泪,其实能分成三种。其实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讨论过眼泪,但现代科学才真正揭开它的秘密。第一种是基础泪液,它是用来给眼球保湿的,每天都在分泌。第二种是反射性眼泪,比如切洋葱或者眼睛进沙子的时候就会哗哗流眼泪,那是眼睛在保护自己。第三种是情绪型眼泪,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角,它含有很特别的化学成分。
科学家们发现,情绪型眼泪里,居然含有压力激素和天然的止痛成分。这就像我们身体自带的emo解药,在你情绪崩溃、扛不住了的时候,身体就会自动放出这个大招,用眼泪把那些情绪垃圾排出体外,顺便还给你来点不要钱的天然安慰剂。你有没有发现在你被一部电影感动得掉了小珍珠之后,会觉得格外放在,这就是身体在给你清理情绪呢。历史上,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早就探讨过“哭”的疗愈作用,现代研究更是用数据支持了这一点。
不过流这种眼泪的能力,人和人的差距是很大的。有的人是一言不合就掉眼泪的行走的洒水车,有的人是想哭哭不出来、欲哭无泪的被焊住的水龙头。这种差异一部分是天生的基因决定的,另一部分也和社会文化、个人经历有关系。比如那些年我们被灌输的“男儿有泪不轻弹”,这种观念让很多男性从小就被教育要坚强,导致他们长大想哭的时候就给整不会了。
02
我们再来聊聊神经学
我们所有的情绪和感受,所有的喜怒哀乐,本质上就是各种化学物质在我们的大脑和身体里作用产生的。在BDSM那种巅峰的体验里,尤其是当疼痛、压力、情绪都累积到一定程度,最终让你哭出来的时候,你的身体里正在发生一些成分复杂的化学反应。
一、内啡肽:你的内置吗啡
这是“快乐”成分里最出名的一位,属于痛感的克星,你的“内置吗啡”。你感受到的那些“痛并快乐着的”神奇时刻,多半是它在背后发力。
1,它是什么?
它是一种由你大脑里的脑下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的神经递质。它的化学结构和工作原理,跟医院用的吗啡非常像,但这是你身体自己生产的、纯天然的止痛药和快乐剂,安全无副作用还不要钱。
2,它何时出场?
在你承受中高强度、并且有节奏的生理疼痛(比如持续的sp、或者绳缚带来的那种压迫感),或者心理压力大到要爆炸的时候,你的身体为了帮你扛过去、好好生存下来,就会启动应急机制,哗哗地分泌内啡肽,给你支援。
3,它做什么?
它会跑去和神经细胞上的“阿片受体”(像专门的停车位)结合。一旦停进去,就能截胡痛觉信号往大脑的传送,同时还会产生一种“飘了”的感觉。这种天然止痛药起效时,你的痛觉感知会从4K高清突然变成240P模糊画质,这就是为什么当Play进行到某个阶段,你可能会觉得“痛感变得模模糊糊的”,甚至“疼痛开始转化成一种热乎乎的、很舒服的感觉”。内啡肽这套系统,就是你之所以能体验“痛并快乐着”的生理基础。当藤条落下的瞬间,你的神经元正在疯狂发射“我好疼的电报”,而内啡肽就像魔童降世一样,直接把电报给烧了。
而“哭”在这个过程中,相当于又加了一把火,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那种强烈的情绪体验,会进一步刺激大脑分泌更多的内啡肽。所以哭不只是释放,它本身还会让你更“爽”,让你陷入越哭越爽、越爽越哭的魔性循环!
二、皮质醇:大名鼎鼎的压力激素。
1,它是什么?
它是那个先让你紧张,再让你放松的东西。当你的身体检测到任何风吹草动,比如突然的声响或者潜在危险的时候,它就会立刻大量分泌,让全身瞬间进入“要么打、要么跑”的高度戒备状态。
2,它何时出场?
在Play刚开始那会儿,不管你感到的是轻微的紧张、一点点害怕,还是纯粹的兴奋,都会立刻把它召唤出来,制造出一种“良性压力”。这种本事其实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保命本能,本来是用来躲野兽防天灾的,让身体能随时应对突发状况的,而现在被我们理智地用来提升play体验了。
3,它做什么?
它的短期飙升,会让你心跳砰砰加速,注意力变得超级集中,连感官都像被放大了一样,隔壁的呼吸声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这种状态就像给身体和大脑开了“专注模式”,让你全身心沉浸到游戏里边去。而最好玩的是,当play结束压力来源消失之后,原先飙高的皮质醇水平会“唰”地一下降下来。这种从顶峰一下子跌到谷底的“激素跳水”,本身就会带来一种巨大的释放感和如释重负的放松。而哭,往往就是这个关键转折点最明显、最外露的一个标志。
当我们嗷嗷哭出来的时候,通常意味着那个转折的时候到了,在释放情绪的瞬间,皮质醇水平就像蹦极一样直线下降。这种从极高到极低的剧烈变化,会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如释重负的解脱感。这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冲下最陡坡的尖叫还没结束,就迎来了全身每个细胞都在欢呼的轻松!
三、催乳素
1,它是什么?
这个名字确实容易让人想歪,光听名字你可能会觉得它只管母乳业务,但它其实在男男女女的身体里都很重要。尤其是在杏行为之后,或者是扛过了巨大的压力之后,它就会闪亮登场。
2,它何时出场?
在你经历了特别激烈的生理或情绪体验之后——比如糕巢、跑完一场马拉松、或者我们正在聊的这种宣泄式大哭,这时候它的分泌量会猛增,然后你就能感觉到一种好像被温暖毯子包裹起来的满足感和安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大哭一场之后,会感觉特别想被人抱一抱,渴望那种皮肤贴皮肤的亲密接触,全是催乳素在你身体里暗中发力。
3,它做什么?
它被认为是导致所谓“贤者时间”的头号功臣。它会抑制让你兴奋的多巴胺,给你带来一种特别深沉、特别踏实、特别满足的平静,甚至是一丝倦怠感。放在BDSM里理解,正是催乳素,加上正在慢慢退潮的内啡肽和皮质醇,这三位大佬一起,共同酿造了那种哭完之后极致的平静和难以言喻的快乐。刚才还“再用点儿力”,现在连手指头都懒得动一下。你可以把这理解成一个“贤者时间PLUS升级版”,它已经不仅仅是性方面的满足感了,而是你整个身心都经历了一场彻底的释放,然后安然回归平静,是一种全方位的、彻头彻尾的通透的爽。
四、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
1,它们是什么?
多巴胺,主管的是“期待”和“奖励”,去甲肾上腺素,管的是“警觉”和“唤醒”。一个让你想着“好东西快来吧”,一个让你的身体准备好“要来了要来了!”
2,它们何时出场?
答案是:几乎贯穿整个游戏过程,从头到尾都在。从你小鹿乱撞地期待直到结束后的回味无穷,它俩一直都在营造氛围。
3,它们做什么?
对即将到来的事的满满期待(这归多巴胺管),混合着对未知和刺激的紧张与兴奋(这归去甲肾上腺素管),俩一唱一和共同构成了BDSM体验里那种特别让人上头的“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就是那种心痒痒的、又紧张又期待、让人欲罢不能的劲儿。它俩这么一折腾,就等于为后面内啡肽的“快乐狂欢”和催乳素的“平静安宁”,把路都给铺好了。好比是暖场演出,把气氛炒热,就等着主角登场。
现在,咱们把整个过程串起来看一遍:游戏开始,你又紧张又兴奋→皮质醇、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开始往上爬→疼痛或压力感持续输出,甚至越来越强→身体一看顶不住了,立即启动保护程序,内啡肽开始大量分泌(边镇痛边带来快乐)→压力和情绪攒到顶点,终于通过大哭爆发出来→皮质醇水平“唰”地掉下来,催乳素开始大量分泌(带来释放感、平静和满足)→最终,你体验到了那种极致的宁静,与对方产生了灵魂级的交流。
看,每一步都环环相扣,最终导向那个奇妙的终点。所以你会哭,真不是你“脆弱”或者扛不住,而是你那神经系统在高效地工作。这是一场成功的生理反应,而不是一次失败的忍耐。
03
为什么哭着哭着就杏奋了?
1,自主神经系统的“重启”
当我们经历那种特别剧烈的情绪起伏时,身体里那套“自动驾驶系统”(也就是自主神经系统)就会经历一场狂风暴雨。负责让你紧张兴奋的“交感神经”,和负责让你平静放松的“副交感神经”,它俩会像拔河一样,你上来我下去,轮流占上风。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拉锯战本身,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和杏兴奋非常相似的生理感受。这就是为什么好多人都发现,在大哭一场之后,杏欲反而会莫名其妙地变强了的原因,也是你看完一个感人的电影莫名其妙想亲近另一半的原因。这不是你脑子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你的身体刚刚完成了一次非常完美的“系统重启”和“深度清理”,把所有紧绷的情绪垃圾都清空了,身体变得轻盈又敏感,自然就更渴望亲密的触碰和极致的快乐了。就像刚格式化完的电脑,运行速度嗖嗖的,反应特别灵敏。
2,痛觉与快觉的神经
在我们的大脑里,感觉疼痛和感觉快乐的信号,有时候会走同一条“路”。这就好比一条大路,既可以开疼痛的“大卡车”,也可以开快乐的“碰碰车”。这条路本身不分好坏,什么车都能上,关键看当时跑的是什么车,以及大脑这个“交警”怎么指挥。所以,当一种恰到好处的疼痛去刺激这条路的时候,你的大脑偶尔会“搞混”,一不小心就把疼痛信号错误地解读成了愉悦,让你产生了“疼得好爽”这种奇妙的错觉。
3,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除了我们之前聊的内啡肽,我们身体里还自带这么一套“自产自销的快乐系统”,不依赖外部的东西,自己就能生产让你感觉舒服的物质。这套系统在你面对压力的时候就会被激活,然后产生一种叫做“anandamide”的东西,它的名字来自梵语的“极乐”。所以当你大哭一场之后,你感觉到的那个莫名的“爽”,不光是内啡肽的功劳,这个“极乐”物质也在默默地给你输送纯天然的快感,它们俩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你从头发丝都脚趾尖都舒坦了。
04
深层心理解读
1,情感宣泄
这个词源于古希腊,本意是“净化”或“清洁”。我们的心理实在积压了太多垃圾了:上班像上坟、和人打交道的累成狗、对自己各种不满意、还有被社会规则压抑着的真实自我……这些乱七八糟的情绪,就像床底下攒了几年没清理过的灰,平时我们都假装看不见它们,但那些灰尘其实一直在那儿,越积越厚。
而BDSM的实践,特别是那种建立在百分百信任基础上的权力交付,就像给你发了个“裸奔许可证”,它给你创造了一个“被允许失控”的安全空间。在这里,你可以把所有的社会面具都摘下来,不用再“坚强”,不用再“得体”。当身体的强烈感受和上位者的引导,一起把你推到那个情绪承受的极限点时,哭,就变成了最后那个、也是最彻底的“泄洪闸”。阀门一旦打开,积攒的一切便会奔涌而出。所有那些被硬压下去的焦虑、说不出的委屈、还有沉重的压力,都跟着眼泪被一次性地冲走了。那感觉,就像给心灵来了场痛痛快快的大扫除,把所有角落的灰尘都冲得一干二净,心里自然就“干净”了。这时候的哭,不是为某一个具体事件,而是为所有被压抑的一切。哭完之后,就好像一场盛夏的暴雨一样,整颗心变得轻盈空旷。
古希腊人早就发现了“宣泄”的力量。他们认为,通过体验强烈的情绪,可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到了现代心理学,这就被明确称为“情感宣泄”——指的就是把那些积压的情绪,通过哭这种方式释放出来,让人获得解脱感。
2,信任和脆弱
在BDSM这种高度信任的关系里,你能放心地哭出来,其实是一种最深度的脆弱展示。这意味着你彻底放下了所有防备和铠甲,把那个可能连自己都不太敢面对的、最柔软的部分暴露了出来。你能在你家上位面前崩溃大哭,就意味着你把最脆弱、最不设防的一面完全摊开给ta看了。从人类心理的角度看,这种行为代表着最高级别的信任。而你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你心底深处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信念:“就算我此刻这么狼狈、这么糟糕,他也绝不会趁机伤害我,不会嘲笑我,他一定会稳稳地接住我。”
而当你家上位真的用ta的行动,稳稳地接住了你的这份脆弱,并回应了你的时候,你会有一种“被对方完整地、全然地接纳”的体验,它带来的心理满足感,强烈到可以超越任何肉体上的快感。想象一下,你边哭边打嗝的时候,你的上位一边给你擦眼泪一边抱着你给你拍背……身体的愉悦总会褪色,但这种被深刻理解和接纳的灵魂共振,会在心里生根发芽。心理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一个感觉安全的环境里,向对方展示自己的脆弱,是建立深度情感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3,象征性地死亡与重生
在很多文化里,人们都把那种撕心裂肺的身心体验,看作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小死一回”,指的是某个旧的阶段或状态的彻底结束。在BDSM的实践里,我们终于可以暂时甩开那些社会角色了——不用再当那个永远靠谱的牛马、不敢拒绝的老好人、无微不至的舔狗……我们可以让一直紧绷的理智下线,允许那些被压抑的真实情绪,自然地、不受控制地流露出来。我们可以通过承受疼痛、主动放弃控制权、甚至经历情绪上的彻底崩溃(比如大哭),来做回自己。那个我们日常扮演的、时刻端着的“我”,在这个过程中仿佛真的“死”去了。然后,一个更真实,一个仿佛被泪水彻底“洗涤”过的新自我,得以“重生”。
05
并非所有的哭都是健康的!
我们话又说回来,并不是所有的哭,都是好事儿!
在BDSM中,如果你的哭,是因为安全词被当成了耳旁风、因为玩得超出了你早先划定的底线、或者是因为你感到了真实的恐惧和被抛弃的绝望。也就是说,不是因为爽,而是因为最基本的信任和安全被打破了,那这个哭的性质就完全变了。
在整个过程里,你心里充满了恐慌、无助,甚至绝望,那是一种拼命想逃离却逃不掉的崩溃感。你的身体和情绪像是在经历一场没有出路的劫难,这和那种心甘情愿、酣畅淋漓的释放完全是两码事。
作为下位者你需要学会在事后向内审视自己的感受,别忽略或否定自己的不舒服。作为上位者,拥有分辨这两种眼泪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责任。下位者的眼泪,有可能是快感冲上顶点的表现,但也可能是真实痛苦的求救信号。你需要结合上下文、事先的沟通,还有下位整个人的状态来综合判断。如果拿不准,就直接用安全词叫停,当场确认。别猜,别自以为是,开口问是最直接、最负责任的方式。如果你的下位在哭完之后,表现出躲着你、情绪持续低落、或者很长时间都缓不过来的状态,那这很可能就是玩砸了。这时候,最重要的不是辩解,而是坐下来,真诚地沟通,一起想办法修复裂痕。
村上春树在他的小说《挪威的森林》里写过一句话:“眼泪这东西啊,是流出来就能把辛酸和悲伤都冲走的最好东西”。眼泪是心灵最真实的语言,当言语失效时,它在替我们诉说。我和我先生第一次经历完那种体验之后,我就在周记里给他写了这么一句话:“那场痛哭,成了身心合谋的一场盛大解放。那夺眶而出的泪水,便是我们穿越感官的熊熊烈火后,抵达内在平静之域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