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慕思慕社满足你的每一份好奇

规矩,是用来忘记的吗?

点击 ➡️ 立即加入 ⬅️
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在我还没有开始做BDSM内容分享之前,我先生坚持每周三和周五都要我陪他一起晨跑。有一回我加班到凌晨一点半,第二天早上六点半的闹钟根本没能把我叫醒。闹钟第五次响起的时候,我才勉强从被窝里伸出一只手,迷迷糊糊地按掉闹钟,然后……又一次彻底睡熟过去,完全忘记了和先生晨跑这回事。

大约七点多,先生坐在我的床边,可他并没有马上叫醒我责备我,只是伸出手轻轻摸了摸我的脸。我感觉脸上痒痒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碰我,迷迷糊糊地醒过来,突然垂死病中惊坐起:晨跑…我给忘了!!意识回笼的瞬间,我脑子里只剩下三个大字:完、蛋、了!

我非常紧张地等待先生的反应,脑子里想到了我们的惩罚规则:没完成晨跑要增加额外的运动量!我大气都不敢喘,偷偷打量他的表情,心里的小算盘已经开始计算,这得加罚几公里才能“抵债”。但先生的声音里没有责备,没有失望,就很平静地说:“再睡一会儿,昨天睡得太晚,你需要好好休息。等你睡够了,今天找个时间去健身房运动一下好了。”

在我和我先生的24×7中,类似的小事特别多。也有好多好多次,并没有按照定好的规则执行惩罚。我们的规则都会为我的健康让路,但我并不会因为这个觉得规则就是摆设,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条文,总有意外、疲惫和小情绪需要被顾及到。这些看似“破例”的时刻,其实是规则之下人性的温度。当执行惩罚的人,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展现弹性,BDSM中的规则反而获得了更深的尊重和生命力。

那今天我们就聊聊惩罚规则怎么设计?关于BDSM中惩罚如何执行,请看这篇文章:《BDSM中的惩罚执行:未及时回应,罚!》

01

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1,惩罚=单纯的受苦?

我们首先得明白,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变得更好,而不是单纯地受苦。

上位者惩罚下位者,绝对不是发泄自身的负面情绪。当然上位者也是凡人,一定会有工作不顺、心情烦躁的时候,但一个合格的上位者绝不能将自己的负面情绪通过“惩罚”的名义倾泻给下位者,给自己找了个安全的出气筒。这种行为从本质上是一种懦弱的情感宣泄和心理虐待,也滥用了下位者赋予的信任。对方会陷入“我为什么又被罚?我到底做错了什么?”的困惑和恐惧中,ta不再清楚行为的边界在哪里,“我今天做这件事没事,明天做同样的事却会被罚”,ta会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再敢于探索和表达。

有些上位者,别打着惩罚的旗号掩饰自己缺乏的情绪自控力。一个真正的上位者,永远不会用对方的身体和心灵为自己的情绪买单。

2,惩罚=“你惹我,我就弄你”?

惩罚也不是“你惹我,我就弄你”这种小学生一样的报复。这种逻辑它源于权力感带来的傲慢,而不是责任。报复的本质,是因为对方的言行让我感觉到被冒犯了、被挑战了,所以我必须通过“弄你”把场子找回来,证明我才是老大!这恰恰暴露了上位者内心的脆弱和不安全感,用这种方式来维系的权威真的太摇摇欲坠了。

这种报复的泄愤,是“你让我不爽了,我也不会让你好过”,但教育的惩罚焦点在于对方的行为:“你违反了我们的规则,这个行为需要被纠正”。

3,惩罚=上位者展示权威?

惩罚更不是展示上位者权威的方式,在BDSM的实践中,一个极其普遍的认知误区是:惩罚是上位者用以树立、展示和巩固自身权威的主要手段。

这种观念驱使一些初学者陷入“为了惩罚而惩罚”的怪圈,仿佛不频繁地施展惩罚,自己的主导地位就会受到质疑。这完全是对权力动态的肤浅理解,也是对“权威”本质的根本性误判。不断地通过惩罚来“立规矩”,这种行为本身就像一个不断强调“我是领导”的空降高管——越是缺乏内在底气和领导力的人,才越需要依靠外在的职位和惩戒手段来强调自己的权威。

权威在BDSM中,不是一个可以自封的称号,而是一种被赋予的关系状态。这份权力,是下位者经过思考后,主动交托到你手上的礼物。这意味着,从始至终,权力的最终所有权依然在对方手中。她可以给你,也同样可以收回。你的角色不是一个“天生的统治者”,而是一个“被委以重任的受托人”。你的首要任务不是行使权力,而是恪尽职责,不负所托。它依赖于对方的“由衷认可”,这份认可,不是通过一两次惩罚赢得的,而是通过你日复一日的表现累积起来的。

我先生(玛夫)有一个让我很着迷的点,就是“克制”。我上边也提到了,除了在那些特定场景中,他几乎不会毫无缘故地惩罚我。他拥有惩罚的权力却选择不滥用,拥有迫使我的能力却选择引导和沟通,这种克制所带来的威严,远比任何惩罚都更有力量。

02

惩罚到底该怎么设计?

这里我给大家梳理了10个惩罚设计的关键要素,大家可以结合上一篇的内容《怎么执行惩罚》来构建自己在BDSM游戏中的“惩罚”体系。

一,共同制定规则

1,在BDSM里有不少人,包括有些老手都有一个误区:觉得惩罚的规则嘛,就应该上位者一个人说了算,由上位者单方面制定。但是一个真的健康且能长久保持的关系,它的规则体系恰恰得反着来:最好的惩罚规则,是上位者和下位者共同制定的。

如果这个规则是两个人一起定的,下位者不仅仅会因为服从去遵守它,还会因为“践行承诺”去遵守,毕竟这是“我们的规则”,这是一种内在驱动。一旦违规,下位者就不仅仅是害怕,还会自己感觉愧疚和责任。这能产生更持久、更深刻的约束力。

2,上位者和下位者的视角存在天然的信息差,上位者可能觉得某个惩罚是基本操作,结果正好戳中下位者的心理创伤或者生理极限。所以共同制定规则的过程,其实就是双向摸底和交底,它确保了最终出炉的每一条规则、每一项惩罚,既能爽到/成长到,还不会玩脱。这是最根本的安全措施,把“无心之过导致翻车”的可能性直接掐灭在摇篮里。

3,我知道有些朋友担心和下位者一起定惩罚规则,会不会削弱上位者的权威感?但一起制定规则需要上位者具备引导、倾听、归纳、判断的能力,这波操作就是一种权威的展现。最终,规则是下位者亲自参与并拍板认可了的,TA根本没法再质疑“公不公平”。因为公平是ta自己参与定义的,所以你的权威不是被削弱,是被强化了!单方面制定的规则,管理的是“行为”; 共同制定的规则,滋养的是“关系”。

4,你们一起制定规则的时候,一定要在一个非场景的、平等的、中立的环境(比如舒舒服服坐在客厅沙发上聊,而不是在跪着的状态下谈这个事)。明确告诉对方:“现在,我们将以平等的身份,一起设计惩罚规则。”

5,上位者可以先提出一个初步框架,但必须主动邀请下位者补充、修改甚至提出反对意见。可以这么问:“这是我初步的想法,你觉得哪些合理?哪里不太行?你有没有自己想加的规则?”“你内心深处有没有希望我帮你培养的习惯或者改掉的毛病?”“还有哪些地方是你需要我监督你的?”这个时候下位者也别憋着,坦诚地说出自己的顾虑、疑惑和期待。

二,关联性

制定惩罚必须和下位者的违规行为直接挂钩,这样才能建立违规行为和惩罚之间的因果关系,让下位者明白我是因为A所以被罚了B。

三,适度性

对下位者的惩罚强度应该和违规的严重程度匹配。顶嘴顶撞上位者和没有用敬称不应该是一个量刑标准吧。

四,一致性

同样的违规行为应该受到同样形式的惩罚。如果下位者因为说脏话挨了小嘴巴,那下次说脏话也是挨小嘴巴,尽量不要换成其他的惩罚形式。所以上位者一定要明确执行标准。

五,渐进性

初犯从轻,屡犯从重。初犯和惯犯肯定是要区别对待的,设计惩罚的时候要注意对方是不是老演员了。

六,合理性

上位者们要注意的就是,如果某个违规行为频繁发生,下位者反复犯天天犯,那我们也要重新去审视这个规则本身的合理性,是不是这个规则有什么毛病?及时去调整,该改就改。

七,具体化

制定惩罚规则一定要具体,千万别整那些模棱两可、全靠意会的东西。比如“你要听话”。我们要把它转化成具体的、明确的、可以检查的行为,比如“在我发出指令后,你要在10秒内给出口头或者行动上的回应,不然就要怎么怎么样”。再比如,别笼统地说“你要尊重我”,把它变成“和我说话的时候必须使用敬语,并且要以什么什么自称”。

八,书面化

我强烈建议大家把惩罚规则落实到书面,别太相信自己的记性,写下来才是最靠谱的。而且白纸黑字地写下来,也能避免以后说不清楚、来回扯皮。用电子版的也不是不行,但是纸质文书独有的仪式感、庄重感和那种实实在在摸得着的存在感是电子版永远给不了的。你们俩可以郑重地签上名、写上日期,在文末注明:“本规则将于几月几日进行复审和修订”。最后把它放在一个固定的、显眼的,而且能随时能“请”出来的地方。

九,灵活性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规则不是死的,应该定期,比如每个月找个时间,两个人一起复盘一遍:“这条规则现在还适用吗?”“要不要增加或者删减点什么?”“这个惩罚方式是不是有点太重或者太轻了?”惩罚的强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我们要定期回顾,评估之前的惩罚效果,该上强度就上强度,该削弱就削弱。只有这样,惩罚规则才是活的、会生长的,能去适应关系不同阶段的需求。

十,因人而异

在制定惩罚的时候最致命的错误之一,就是试图用同一套规则和方式去对待每一个不同的下位者,每一个下位者都是独特的,所有的惩罚规则也都必须量身定制。上位者需要根据下位者的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甚至是一些小怪癖,设计因人而异的惩罚。上位者的专业性就体现在对下位者独特性的深度洞察和尊重上。

03

为什么惩罚要因人而异?

1,每个人进入BDSM的初衷是五花八门的。有人为了释放压力、有的人是喜欢那种秩序感、有人指望着疗愈过往,也有人就图个感官刺激。

对于纯粹想找点感官刺激的人,最命中要害的惩罚,就是剥夺感官的体验,或者让TA做超级无聊的重复任务——比如数豆子。对于那些特别怕让人失望的“讨好型下位者”,最破防的惩罚就是你短暂地忽视ta,或者淡淡地说一句:“我有点失望”,体罚对ta们来说反倒没什么用。至于那些追求秩序和结构的“逻辑型”下位者,最管用的惩罚可能是让ta写检讨“扣分或者剥夺某项权利,还得要求ta从逻辑上复盘错误,毕竟ta们最吃讲道理这套。如果用错了方式,轻则是无效输出,重则是反向操作。

2,每个人的承受能力天差地别,同一个惩罚强度,对A来说是“就这?”对B来说可能直接就天塌了。

3,每个人的过去、创伤、喜好和底线都是独一无二的,有效的惩罚需要精准触发“敬畏”和“反思”,而不是“创伤”和“羞辱”。这要求上位者得像心理学家一样,摸清对方的路数。

在BDSM关系中,最高的境界是让下位者内化规则,是让规则变成对方心甘情愿的自我要求、是让受罚者感激,让ta挨完罚还能真诚地说一句:“谢谢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斯慕社 » 规矩,是用来忘记的吗?

评论 抢沙发

满足你的每一份好奇